top of page
_WEBSITE.png

Story about Hong Kong Culture

 【香港文化小故事|農曆新年:香港的團圓與祝福文化】

農曆新年1.png

起源:

古代祭祀活動:

春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,當時人們在歲末年初進行祭神和祭祖的儀式。這些活動的目的是感謝上天和祖先的庇佑,祈求來年的豐收與平安。
對於農業社會來說,春天是播種的季節,人們希望通過祭祀活動來祈求豐收的好兆頭。
臘祭的傳承:

春節的慶祝活動與臘祭密切相關,臘祭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,通常在農曆十二月舉行,旨在感謝土地及農神的保佑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這些祭祀活動逐漸演變為春節的慶祝形式,春節成為了新的農曆年的開始。
傳說與年獸:

在民間傳說中,春節與一種名為「年」的凶猛野獸有關。據說「年」會在除夕夜出現,四處侵襲村莊,吃人。
為了抵抗「年」,人們發現它害怕紅色、火光和巨響,因此開始在家門口貼紅春聯、放鞭炮,這些習俗至今仍然延續,成為春節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
習俗

農曆新年期間,熱鬧的年宵市場吸引了大量市民和遊客。這些市場不僅有各種應景的年貨、花卉,還有美味的小吃和特色手工藝品,讓人們在購物的同時感受到濃厚的節日氛圍。

正月初一的早晨,許多香港人會穿上新衣,帶著孩子們前往廟宇,參加祈福活動,求取平安吉祥的福袋。隨後,家人會團聚在一起享用豐盛的年夜飯,菜品通常包括魚、餃子、年糕等,象徵著年年有餘、團團圓圓。

拜年與紅包
在香港,春節的另一個重要習俗是拜年。親友之間互相拜訪,祝賀新年,並贈送紅包。紅包中裝有壓歲錢,象徵著祝福和財運。孩子們特別期待這個環節,因為這不僅代表著吉祥的祝福,還是他們收到的“年終獎金”。

農曆新年2.png

© 2025 by AOCU. 

bottom of page